Service 服务项目
硕士文凭通货膨胀时代什么才是硬通货?
千禧年初,一个黄金时代在面前铺开,人们以为在社会上立足的硬通货是学历。未曾想,二十四年后的今天,硕士文凭竟似货币一样通货膨胀。本文试图考察在学历贬值的当下,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行走于轨道上或旷野间的“硬通货”?二十一世纪出生的小小的“我”,究竟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其实,每个人的花期不同,迷茫也好,受创也罢,重要的是,我们都会继续向前走,只有前进,才会遇见下一个黄金时代。
“研究生数是本科生的37倍!”谁也没想到,2024年,世界已癫成了这个样子。
2024年6月,安徽宿州公示了乡镇公务员的名单,其中便有一位“斯坦福大学博士生”被录取。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中心地带,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之一的斯坦福大学,在最新一年的QS排名中位列全球第6,该校博士生成功上岸了乡镇公务员,看上去像是一场黑色幽默。
早在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便专门面向清华、北大招聘了众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部分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2022年,《经视直播》报道了一位骑着电瓶车送外卖的武汉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长江日报》报道了浙江大学博士生选择做外卖骑手的故事。
根据饿了么平台出具的官方数据,有近一万名大学生加入蜂鸟配送成为骑手;根据美团研究院出具的数据,1%的骑手拥有研究生及以上的文凭,拥有大学文凭的骑手高达15%。
除了外卖平台,近期家政服务的热度也不小,一则“外资投行的都来卷育儿嫂”的推文也在某社交平台上广受讨论。上海某政法类硕士毕业生,拥有雅思、托福等英语证书,曾担任过外资企业的CEO助理、有过投行的就业经验,正在互联网上应聘育儿嫂的工作。
每一份职业都是平等且光荣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并非认为成为家政服务人员、外卖骑手是一件不光荣的事情。但这些社会新闻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顶尖大学生,都在卷选调生?优秀学历的毕业生们,为什么在就业上困难重重?
据《中国软科》发布的数据来看,自2022年起,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1170万人。2020年开始,考研人数持爆发性增长,在2022年高达457万人。2020年开始,考研人数持爆发性增长,在2024年高达474万人,几乎是2018年的近2倍!
在各大高校中,研究生人数也占据大头。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该校全日制研究生人数高达61733人,本科生人数仅为1662人,前者是后者的37.14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北京高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硕士和博士)16.08万人,多出本科生近2.5万人,研究生的毕业人数预计首次超过本科生。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较去年下降12.3%,且低于本科生的45.4%,高学历低就业率的“学历倒挂”现象已经出现。
由于就业形势过于紧迫,部分高校也对广大校友提出了呼吁与请求,希望能够借助校友力量帮助2024年的毕业生完成就业。连五院四系中的华政,也在国际法校友会理事会的微信群中,呼吁大家支持学院度过就业难关。
从各大高校出具的学历层次就业分布数据来看,我们也不难分析出硕士生在求职方面存在的困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毕业生职业分布显示,金融与经济业务的从业人员,硕士生整体少于本科生,但在公务员的就业方面,硕士生的比例更高。 在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单位性质分布图中,硕士毕业生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要去向,选择企业与律所的比例远少于本科生。
就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除了个人意愿之外,硕士毕业生在企业这一重要的就业市场上,竞争力可能不及本科生,用人单位在偏好上也更倾向于本科生。法律界曾有一句玩笑是这样说的:2000元一个月招不到一个司机,却可以招到一名通过法考的法学硕士生。这是市场的失灵,更是教育的悲哀。
不仅国内如此,国外大学硕士生在找工作方面也屡屡碰壁。据《世界报》的报道,27 岁的Mathieu(不愿透露姓名)持有里尔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月初刚拿下一份小合同,在一家博物馆当保安。他很清楚,以他的教育水平,他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但目前,他能找到这份工作。自2023年9月以来,Mathieu一直在寻找新闻和文化(节日、机构等)方面的工作......但都没找到。所以有这份适合学生的博物馆的工作,也比没有好。这份工作的时薪为法国法定最低工资(他希望每周工作20小时,即每月收入800至900欧元)。作为葡萄种植者和医院清洁工,他的父母为儿子在硕士阶段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但他们没想到儿子的求职之路会如此艰难。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研究生招生总数从2004年的32.63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130.17万人,涨幅接近300%。其中,2023年较2022年增长5.92万人,涨幅为4.76%。这一趋势在2024年继续延续,教育部提出稳步扩大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预计硕士生录取人数将接近120万人。具体到各高校,2024年也普遍出现了扩招现象。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共录取硕士研究生2800余名,相比2023年扩招了约100人;浙江师范大学2024年实际录取3405人,相比2023年扩招了约164个名额;集美大学2024年共录取硕士研究生1262人,相比2023年扩招了约83个名额。此外,中国计量大学、海南医学院等高校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招。
研究生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激增,而就业市场的岗位数量并未同步增长,这使得就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特别是在一些热门行业和领域,毕业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此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学历的含金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可能不再过分看重学历,而是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这可能导致一些研究生在就业时感到学历的“贬值”。
国家对于精准扶贫的政策践行力度加大,近年来全国各地区脱贫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教育对于年轻一代成长的重要性。在教育价值观的形成上,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追求高学历渐渐成为了一种共识,与个人能力与素养绑定在了一起。在疫情前几年,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前有百万年薪的互联网大厂,后有两万元俱乐部的顶级红圈律师事务所,企业和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也促使了更多人选择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从社会心理的影响来看,高学历也成为了家长们攀比和竞争的一种手段,也有很多人将追求高学历视为一种社会认可和尊重的象征。
因此,近些年,出现了越来越多出国留学深造的“海归”。即使无法通过保研、考研的方式在国内读上研究生,为了这份硕士生的文凭,不少学生和家长选择“砸锅卖铁”也要出国留学。由于签证等原因,大部分留学生无法在国外直接留下工作,最后仍然回到了国内进行求职。
在教学方面,部分院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不严等问题,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此外,“水硕”现象也时有发生,即部分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未能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平,却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
教育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得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脱颖而出。同时,“注水文凭”的出现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硕士学位的质疑和贬值。
一些企业表示“宁花5000元/月招本科生、不花7000元/月招研究生”。一方面,初创和小微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招聘成本较低、能够快速上手的本科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教育的扩招,市场上研究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就业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导致了供需不平衡。此外,研究生对于薪资的期望通常高于本科生,这也可能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一些企业认为本科生的技能已经足够满足岗位需求,而不愿意投入更多成本来培养研究生。而且,研究生倾向于寻求专业对口的工作,这进一步缩小了他们的就业选择范围,加剧了就业难度。
就业难,不仅是应届毕业生的噩梦,更是父母们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烦恼。网络采访视频显示,一位硕士毕业生的父亲是农民工,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地供他上学,好不容易毕了业,儿子找工作又遇上了麻烦,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一打听薪水,竟然还没有自己在工地搬砖挣的钱多。这位父亲不明白,为什么就业市场似乎不是自己预想的那样?
由于经济的下行,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全面降薪,互联网上拿着3000元一个月的“体制内工作人员”比比皆是,这一辈子的铁饭碗,吃起饭来似乎也不香了。拿律师事务所来说,顶级律所的也进入了“裁员潮”“冻薪期”。一方面,团队合伙人裁掉年薪较高的中高年级律师,通过招录低成本的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来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律所减少奖金的发放,年终奖分为:不发放型、打折型、腰斩型、京沪不如二线型。然而,律所对于招聘的要求却没有因为降薪而调低。来看一家大所的实习生招聘要求,在学历上,需要是硕士研究生,这一下把本科生直接排除出去;国内外知名法学院意味着至少是五院四系或者985、211院校,或者英国G5、美国T14;并且要求通过法考,且有实习经验;在英语方面,也需要高分的六级或者雅思、托福优先。实不相瞒,满足上述条件的在读硕士生,人数真的不少。
供需矛盾使得就业市场异常紧张,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某些工作岗位,许多毕业生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期望,接受并不理想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的“内卷”。本来一个岗位,只需要普通大学生便可以完成,由于应聘的大学生人数众多,HR们不得不将门槛调高到研究生。可是符合条件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筛选,HR便将要求和水平调整得越来越高,将专业限制得越来越严格,薪资越来越低。为了获得这一份工作,应届生在不得不把自己的技能拉满的同事,把薪水的要求降得越来越低。
这便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二十多岁的年纪,困在这小小的工位上,每天加班到深夜,等着一年到头屈指可数的假期,日复一日的劳作,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这样的日子是我们费劲心力想要过的吗?
《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显示,青年人中躺平或者想躺平的人数只占12.8%,28.5%的青年过着想卷又卷不动,想躺又躺不平的45度人生,58.7%的青年则是站得直直的,正面对挑战不懈奋斗。其实,这样的划分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与想法都是不同的,不应该都以社会统一的评价体系进行论断。针对学历贬值和未来规划,不同群体获得的意见与建议也应该是更适配的。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不卷的本质,是避免过度竞争和内卷化的状态。我们无需去比较,谁的职业更好,谁的月薪更高,谁的职位更重要。就业困难是社会不可逆的现状,对于“不卷者”来说,不要需要用世俗的标准来限制自己,可以多多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开发一些新的行业,尝试新的职业选择。
近些年,在旅游城市开网红咖啡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方向。202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示了一批新职业信息,包括用户增长运营师、布展搭建师、版权经纪人、网络主播、滑雪巡救员等19个新职业,以及29个新工种,这些新职业反映了市场对新技能和新服务的需求。所以真正的不卷,并不是完全躺平,不做梦不追梦,反而是彻底放松自己的心灵,摆脱世俗的标准,去找寻真正在意的事物,去过自己的旷野人生。
但是,笔者需要提醒各位的是, “旷野”人生的风险较大,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还是要做好深入的行业调研、培养好扎实的能力基础(不靠单位也活下去)并做好充分的“低谷时期”和“长期低消费”的预期,再选择进入旷野。其实,在轨道上,也有追寻“小旷野”的可能性。在此,若读者朋友想要进一步了解“旷野人生”和“轨道人生”的话题,以在本文互动反馈想法。
卷是能力的象征,也是生活的方向,我相信亦有一部分的朋友,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头等大事,能否在广阔的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才是关键所在。对于能够“狂卷”、愿意“狂卷”的人来说,学历贬值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比学历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在新时代下,成为面面俱到的斜杠青年,很容易陷入“这也不精,那也不精”的局面,反倒应该长期发展自己的优势,并用自己的优势作为筹码,扬长避短,迅速提升自我能力。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未曾想到的是,二十四年后,学历竟然和货币一样通货膨胀。硕士文凭贬值这一社会现象,影响着每一个人。
我们并无法拥有灭霸的能力,打一个响指,就能将这种局面扭转。这篇文章也并不希望,通过熬一些毒鸡汤试图滋养一个又一个卷王。每个人都在走不同的路,也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人生的赛道很长,能够前期发力的人,他们可能在学历和第一份工作上,拥有很高的起点;但是不要紧,厚积薄发的人也能在自己的时间轨道上奋力追赶。
每个人的花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15岁就完成了大学学业,有的人可能70岁的时候才当上总统,在长久的赛道上,记得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永远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二十一岁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能够永远生猛下去。在受锤的这些年里,我们可能会迷茫,可能会无助,可能会想停下,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会继续向前走,只有前进,才会遇见下一个黄金时代。
本文声明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律信息网(北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意昂2娱乐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