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常识

《摔跤吧!爸爸》教给我们的育儿知识意昂3官网

2024-08-23 00:20:0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这部影片在豆瓣获得了9.2分的高分,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数据库iMDb也有逾万人给出9.2的高分。

  在电影中,父亲是前摔跤冠军,在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后,于是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赢得世界级金牌,却没想到妻子给他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他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灭,直到某天忽然发现,自己有两个女儿遗传了自己的天赋--和邻居男孩打架,把对方打得鼻青脸肿,自己却像没事人一样。这一刻,他决定开始训练自己的女儿。

  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好片,因为全片中,父女之间的互动,该不该继续追求梦想的挣扎和争议等,都很有看头。

  为了训练女儿,父亲使出了浑身解数:小村里的训练场不允许女性进入,他就在自家农田里开辟出一块训练场;女儿受到学校教练的不公平对待,他搬到学校附近,亲自训练她们;为了陪女儿参加全国比赛,他干脆辞掉了自己的工作……

  正是这种种细节,给影片也带来不小非议。批评者说,这部所谓励志片中,“女儿仍然没有任何选择权,被父亲残暴地教育成为了世界冠军。冠军的诞生意味着父亲教育的正确了......”“这种父爱其实就是在满足私欲......”

  但要知道的是影片讲述的是印度,在这个靠近新德里一个城邦的偏僻小农村,那里迷信各种生男孩的偏方,对女性充满偏见。如果不选择摔跤,成长当然会更轻松,但这些女孩也永远得不到自我和别人对她们的尊重。

  当母亲不同意她们学摔跤,怕她们将来没人要时,父亲说:“我不要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

  当女儿在大赛前怯场时,父亲说,“如果你赢了这场比赛,就能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告诉她们其实女性还有别的出路意昂3官网,打破所有对女性固有的偏见。”

  当女儿们在好友的婚礼上,抱怨父亲太过严厉,因为自己逃掉一次训练就大发雷霆,哭着说根本不想要这样的父亲时,她们的好友说的一番话让人刻骨铭心:

  “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和烧饭,当我一满14岁就匆匆将我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与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

  我们不能否认通往冠军的路有多辛苦,但也正是这种苦累让女孩们越来越勇敢、坚毅、自信、让人敬佩。

  建议各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看看这部电影,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梦想的力量,家长们也能从影片中的一些教育方法中获得借鉴:

  一开始,电影中的父亲并没有想着把女儿们培养成摔跤运动员,直到有一次,两个女儿把邻居男孩揍得鼻青脸肿,若无其事地回到家,他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女儿竟然是天生的摔跤手!

  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比赛中,女儿不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并发现了自己对摔跤运动的热情,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摔跤选手。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特长,爸爸妈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有意识地去培养。

  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这代表他能比其他人更容易掌握这项技能。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因此收获更多的自信,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一步帮助他习得这项技能。

  可能很多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困惑:“干涉”和“引导”,尺度应该怎么把握?

  在印度,这个封建思想和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对女性充满了偏见和歧视。有些女孩甚至沦为生育的工具,并得不到别人对她们的尊重。

  父亲希望女儿可以有其他的出路,打破当时社会对女性固有的偏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父亲看到女儿的摔跤天赋后,他决定“干涉”女儿的人生。

  但父亲的干涉是有度的,而不是专制的“你只能听我的”。父亲对女儿的训练有一个期限,就一年。在这一年里,她得无条件听从父亲。但一年后,她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后来,女儿不仅爱上了摔跤,还把摔跤视为自己的事业,主动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

  女儿的摔跤教练一直不相信她有获得金牌的能力,甚至一度要求她,“只要拿块铜牌就好了”。

  女儿也没有辜负父亲对她的期望,在最后的比赛中,顶住巨大的压力,一举反超对手,为印度争得了国际级摔跤赛事的冠军,成功创造了历史。

  女儿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我想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父亲,他一直很信任我。”

  其实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做“罗森塔尔效应”,当父母或教育者们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时,孩子会变得更加自尊、自信,从而在各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

  反之,生活中,如果爸妈们总在无意中给孩子泼冷水,考试没考好,或者事情没做好,就怀疑孩子的能力,不相信他,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丧失信心,自我怀疑。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期待和暗示,孩子才有动力、有信心去朝某个方向去尝试,去努力。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