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意昂3平台重读朱利安·罗伯逊传记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今天 , 我又翻出了人大出版社的 《 老虎基金 : 朱利安 · 罗伯逊 》 , 希望能从中学到点财富密码 。
王立群在 《 百家讲坛 》 上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 经典常常不是你读懂的 , 经典其实是你的人生经历和经典相碰撞相共鸣后 , 你感悟出来的 。 ” 以前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 今天又捡起来 , 果然是另一番的滋味 。
研究过美国对冲基金的朋友都知道 , 上个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 , 是宏观对冲基金的时代 。 朱利安 · 罗伯逊与索罗斯 、 斯坦哈特一起 , 组成了当时的 “ 对冲基金三巨头 ” 。 其巅峰的代表作是英镑贬值事件 , 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在1992年一举击垮了英格兰银行 , 迫使英镑大幅贬值 , 量子基金一夜之间获利超过10亿美元 。
但宏观对冲基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巅峰过后就影响力不再 , 并逐渐销声匿迹 , 只剩下传说 。
最近有句流行的话 , 祖国和时代一样 , 都是无法选择的 。 普列汉诺夫也曾经讲过, “ 历史是英雄的史诗 , 英雄是历史的工具 ” 。
宏观对冲基金的大背景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潮汐尚未完善的混沌时期 , 所谓乾坤未定 , 你我皆是黑马 , 才有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信用货币这个东西 , 天生就有着通胀的倾向 , 身怀利器 , 杀心自起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 美元绑定黄金压低了能源价格 , 客观上让美国工人进入了黄金时代 , 但超印的美元最终无处可去只能带崩了这个简单有效的全球货币体系 。 自那之后 , 经过70年代地缘大师基辛格的一系列操作 , 美元与石油绑定 , 从80年代起 , 世界进入石油美元时代 , 这个货币体系的运作规律有一个名称 , 叫美元潮汐 。
一个典型的美元潮汐大概有10年 , 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释放流动性 , 美联储降息扩表 , 美元从美国流到全世界 ; 第二个阶段是资产泡沫阶段 , 低利率和泛滥的美元在世界各地吹起了资产泡沫 ; 第三个阶段是流动性收紧阶段 , 为了抑制过热 , 美联储开始加息缩表 , 美元升值回流美国 ; 最后一个阶段是泡沫破灭阶段 , 高利率和美元短缺造成了世界性的流动性紧缩 , 部分经济体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 美元潮汐往往分成两段 , 前5年扩张 , 后5年收缩 。
美元潮汐的规律 , 并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 。 这个规律是资本市场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 作为美元潮汐的发源地 , 一向与美联储联系紧密的华尔街 , 显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 前两次美元潮汐 , 各国的监管和投资者们并没有特别多的规律可循 , 市场波动很大 , 这就是美国宏观对冲基金活跃的根本土壤 。 进入21世纪之后 , 各国应对美元潮汐的方案和手段逐渐成熟 , 波动减小 , 宏观对冲策略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
在1994 、 1995年间 , 铜价格确实有一个小的抬头 。 这就要提到一个期货天才滨中泰男了 。 滨中泰男是日本住友商社的期货交易员 。 住友集团作为战后日本四大财阀之一 , 铜是其起家的产业 , 滨中泰男能够成为其铜交易的主要操盘手 , 自然有着其过人之处 。 业界对滨中泰男有几个称号 , “ 铜先生 、 百分之五先生 、 锤子 ” , 铜先生好理解 , 百分之五是因为住友商社控制着全球百分之五的铜交易 意昂3平台, 锤子说的是他的风格 , 敢打敢拼 。
就在1995年 , 滨中泰男在铜期货上的做多头寸过多 , 就被市场盯上了 , 代表的对手方就是罗伯逊 。 整体上这个价格波动实际并不大 , 1994年价格低点时大约每磅0.8美元 , 高点的时候1995年也不过每磅1.4美元 。
罗伯逊对铜供给需求的研究显然是到位的 , 但也有着其他令人不可忽视的东西 。 1995年10月 , 美国向英国方面展开 “ 沟通 ” , 随即英国商品期货交易所针对滨中泰男的交易展开调查 。 1996年5月份 , 美国方面再次与英国展开了 “ 磋商 ” , 并宣布准备对滨中泰男的操作采取限制性措施 。 滨中泰男随即于1996年6月离职 , 并以隐瞒26亿美元亏损的损失罪被判入狱7年 , 2005年7月刑满释放 。
住友商社显然是有足够的资金撑下去的 , 但架不住交易所拔网线月 , 发生了一场同样有名的青山镍事件 。 青山控股作为全球镍产品的第一大供应商 , 控制了全球20%左右的市场份额 , 持有20万吨空头合约 。 因为俄乌突发事件 , 购买俄镍现货平仓的路被堵死 , 青山控股陷入被逼空的境地 , 原本吨成本不到2万美元的镍 , 最高的时候冲到每吨10万美元 。
以前有部电视剧 《 欢乐颂 》 , 里面有一位海龟精英安迪 , 跟包姓男友的老妈有冲突 , 打算在大宗期货市场上 “ 包妈做空 , 她就做多 ; 包妈做多 , 她就做空 。 ” 总之 , 就是要和包妈做对手方 , 让对方亏大钱 。
东升西落其实是一个现实 , 物质决定意识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批判的武器从来都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 。 美元潮汐下 , 美元在全球游走 , 在这个过程中 , 美国对冲基金就像水里的鱼一样悠闲自得 。 但当人民币开始逐步国际化 , 美元偏安一隅 , 中国资本也会走上历史舞台 。
未来二十年 , 我们可能会在大量的中国私募产品中 , 见证宏观对冲策略的普遍崛起 。
罗伯逊的老虎基金 , “ 从1990年到1998年 , 宏观投资为老虎基金提供了近25%的平均回报 ” 。
中国私募中宏观对冲玩的最好的是李蓓 。 她的思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 目前看也是私募基金能够做到较大规模的近乎唯一的道路 。
有些家底 , 但又不够显赫 。 比上不足 , 比下有余 , 正常情况下 , 会是红脖子们中的一员 。
罗伯逊1932年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名叫索尔兹伯里的小镇 。 北卡罗来纳位于美国东南部 , 是最早的十三州之一 , 在南北战争中隶属南方联邦 。
人类进化的时间并不长 ,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区别 , 还是在很长的程度上保留着 。 美式生活 , 是游牧民族的缩影 。
游牧民族 , 需要联合狩猎 , 因此重视个人与团体间的自治 , 强调小组合作 , 这就是欧美的外企特别强调team work的原因 。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 对园艺更感兴趣 。
农耕民族则有一些自己独有的特征 , 安土重迁 , 更强调大型的社会组织 , 喜欢种菜 。
虽然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已经趋同 , 但基因的力量是很难改变的 。 美式生活的发源地英国人在厨艺上就是个笑话 , 但在园艺上堪称神话 。 基因不同 , 点的技能点就不一样 , 接受这个社会的多样性是成熟的标志 。
罗伯逊非常喜欢运动 , 是一名运动健将 , 是棒球和美式橄榄球的高手 , 在运动方面非常优秀 。 如果不是后来他在华尔街的成就 , 四肢发达 , 头脑简单可能就是他的标签 。 传记里面称他 “ 虽然他对球场上的那些竞争乐此不疲 , 但他却不喜欢教室里的竞争 。 上课学习可不是他的最爱 ” , 谁说就我们会春秋笔法来着 。
罗伯逊在学术方面 , 并没有什么天分 。 不出意外的 , 他大学上了北卡罗来纳大学 。 北卡罗来纳最好的大学是杜克大学 , 有意思的是 , 两所大学相距不到20公里 。 你可别告诉我 , 罗伯逊去北卡罗来纳大学读书是因为不喜欢杜克 。
1955年 , 大学毕业的罗伯逊跟他父亲一样 , 报名参军 , 在一艘军火补给舰上服役 , 1957年退役 , 之后他计划回到家乡 , 去父亲的纺织厂工作 。
如果事情就这么按部就班的走下去 , 罗伯逊可能会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国正统红脖子 。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 罗伯逊拼爹的能力还是有一点的 。
老罗伯逊经商颇为成功 , 他主业是纺织 , 是一家纺织公司的董事和财务负责人 , 还是北卡罗来纳州立银行的创始人 。 小的时候 , 小罗伯逊就跟着父亲学习看股票走势图 , 闲暇时研究很多的上市公司 , 讨论哪家的股票更好 。 哪怕罗伯逊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成绩很平庸 , 他还是在经济学课程表现出了热爱 , “ 对于那些非经济学类课程 , 他只求及格 ; 而对于经济学类课程 , 他只对第一名感兴趣 , 不愿意接受第二名 ” 。
中国古话说的好 , 母弱出商贾 , 父强做侍郎 , 族望留原籍 , 家贫走他乡 。 但凡有个好阿姨 , 哪有那么多人想奋斗 。
1957年 , 罗伯逊进入华尔街基德 · 比博迪公司当销售 , 一干就是22年 。 他几乎把销售的各个岗位都轮了一遍 , 到最后也只能称得上默默无闻 。
中国证券市场证券从业人员是不能炒股的 , 也不能代客理财 。 美国市场上 , 没有法律直接禁止证券的监管人员和证券从业人员参与股票交易 。 罗伯逊本人在股市投资上相对比较成功 , 在同事朋友圈子里面也小有名气 。
曾仕强曾经说过 , 在社会上要远离那些有才无德之人 , 因为我们不是领导 , 做不到扬长避短 , 往往会被反噬 。
罗伯逊在这22年的职业生涯中 , 证明了他是一个靠谱的人 , 而且在股票投资上有些天分 。 这非常重要 , 他在从事这份工作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人 , 学到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 , 为他以后构建对冲基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罗伯逊是一个 “ i ” 人 , 对服务业有一种天生的抗拒 。 相比销售 , 他更喜欢做交易 。 这段工作经历的后期他主要从事资管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工作 , 这让他感觉有些疲惫 。 1978年 , 罗伯逊离开公司去了新西兰 , 打算 “ 写一部优秀的美国小说 , 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南方佬北漂到华尔街创业成功的故事 ” 。
美国对冲基金的舞台上人来人往 , 各领风骚三五年 , 唯有罗伯逊和他培养出来的 “ 小虎队 ” 们屹立不倒 。
有句话这么说 , 资源的传承和艾滋病差不多 , 母婴 、 血液和性 。 财产可以这么传承 , 但是对冲基金行业是彻彻底底的自由竞争行业 , 敢这么玩纯属坟头蹦迪 。
罗伯逊倡导和建立的这种文化 , 吸引的是众多的志同道合的精英 。 他建立了这么一个圈子 , 然后保证自己处于圈子的绝对中心或者靠近中心的位置 。
似乎美国的投资人都非常喜欢写点什么 , 比如巴菲特每年都有致股东的信 , 在里面会谈一些自己对于市场的观点和投资理念 。 我们通常以为这不过是一种广告形式 , 只是为了募集资金 , 但像巴菲特这种只为自己的钱做投资的人也这样 ,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 。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第四权的东西 。 所谓的三权分立 , 指的立法 、 司法 、 行政这三个权力 。 一般来说 , 还有个第四权 , 那就是新闻媒体 。 核心权力是公器 , 鼎之轻重 , 未可问也 , 觊觎也不行 。
在各种巴菲特传记中 , 都提到了他收购 《 》 的案例 。 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价值投资的例子 , 但 《 》 本身非常敏感 , 这家报纸因为水门事件的报道直接导致了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下台 。 有没有投资价值这个问题 , 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 谁来控制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 巴菲特能够收购 《 》 , 本身就代表了他自身的江湖地位 。 要知道 , 马斯克也收购了推特 。
舆论的阵地 , 你不去占领 , 自然就有别人去占领 。 写作除了可以提高影响力起到广告的作用之外 , 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自己的人设 。
罗伯逊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 不然他不会在离开销售工作后 , 打算写一部小说 。 但作家这碗饭不好吃 , 百里挑一还不够 , 万里挑一的天才只是个门槛 。 所以罗伯逊最终还是没选择写作作为职业 , 但对于为投资者写信这件事 , 他的能力足够了 。
事实上 , 正是因为罗伯逊坚持不懈的在致投资者的信中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对社会的看法 , 才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具有相近的价值观的投资从业人员 。
其次是多年的销售的职业经历和素养让他可以接触到各个圈层的人 , 能够拥有非常广泛的信息源 。
相比销售工作 , 罗伯逊更喜欢投资 , 但并不等于他的沟通能力不行 。 相反 , 罗伯逊对于社交和商业交往非常在行 。 这个特质可能来自于他的父母 。
老罗伯逊对衣着和生活品质要求很高 , 小罗伯逊继承了这个家族传统 。 “ 他在职业生涯中 , 一直穿着剪裁得体的衣物和意大利皮鞋 。 他身高6英尺 ( 约183厘米 ) , 高大魁梧 , 穿上量身定做的西装 , 风度翩翩 。 跟父亲一样 , 他也很懂得通过外表来给自己加分 ” 。
罗伯逊的母亲是一个社区活动家 , 天生的自来熟 , 经常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 。 师从母亲 , 罗伯逊有一种天然的幽默感 。
知乎中有一个问题 , 为什么北京市海淀区这么土 , 土到炸裂 ? 有一个网名叫顾则羽的作者这么回复 : 海淀甲方多 , 朝阳乙方多 。 乙方需要获取信任 , 甲方只要亮明身份 。 so …… 国贸的风格是先敬罗衣后敬人 , 三里河的风格是玩命打听你是谁 —— 以上是来自朝阳海淀两边都呆过的打工人的一点心得 。
良好的外表和幽默感是乙方用来获取信任的敲门砖 。 销售可是个超级大乙方 。
罗伯逊从业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信息并不像现在这么四通八达 , 但罗伯逊能保证自己随时等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 “ 他通过打电话获取信息的手段简直就是艺术 。 。 。 。 。 他不断扩展他的网络 , 他要确保一旦老虎基金获得了新的信息 , 他随时能找到可以帮他分析的人 ” 。
这两个最基础的素质 , 是罗伯逊能够募集到资金 , 并能跑赢市场的根本保证 。 罗伯逊创立的老虎基金 , 就像一个漩涡 , 不断的吸引着各类优秀的对冲基金人才 。
罗伯逊创立自己圈子的方式听上去一点都不高大上 , 就是简单的培养你 , 然后给你钱 。
“ 一旦分析师推荐了一项投资 , 罗伯逊和投资团队的其他成员就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审核 , 甚至会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 。
一位前员工说 , “ 我把他比作文斯 · 隆巴迪教练 。 隆巴迪对球员很严苛 , 他让球员拼命训练 、 练球 , 因此 , 球员一直能够做的最好 。 罗伯逊做的事情也一样 。 ”
老虎基金的员工来来去去 , 但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交往 : “ 你只要跟一位老虎基金的前员工交谈 , 尤其是跟20世纪90年代初和中期在那里工作的人交谈 , 那就等于跟所有人都谈过了 , 他们之间充满战友般的情谊 , 在10多年后仍然如初 。 ”
2000年3月罗伯逊决定关闭老虎基金之后 , 他把原来公园大道101号的办公室变成了一家对冲基金酒店 。 原来的员工们各自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对冲基金 , 罗伯逊对他们的每一项投资都投了钱 , 有些甚至还是最高等级的普通合伙人 , 这样他既能有分红也有能投资利润 , 当然风险也更大 。
一个人要做一项事业 , 可以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 : 一是自己得行 , 二是得有人说你行 , 三是说你行的人得行 , 四是身体得行 。
对冲基金最大的问题就是募资 , 但有罗伯逊这样一个大佬身体力行的支持 , 这些小虎队们显然可以避免这样的难题 : “ 对于那些拥有老虎基金魔法光环的人来说 , 钱似乎很自然地就出现在他们的账号里 ” 。
千里马常有 , 伯乐不常有 。 罗伯逊就是那个能够不断挑选出千里马的伯乐 。
不考虑罗伯逊自身的道德人品这些东西 , 虽然不能说资质平平 , 罗伯逊本人一开始确实没有表现出超人的智商或者天分 。 他成立对冲基金创业的时候 , 也已经48岁了 。 按照出名要趁早的理论 , 这个年纪基本上已经土埋半截了 。 正因为如此 , 罗伯逊的投资策略可能比巴菲特 、 西蒙斯这些人更具有实操性 。 小虎队的成批量出现 , 也表明他的策略是可以复制的 。
罗伯逊的投资框架 , 总结起来是那么的无聊 : 价值投资 , 研究创造价值 。
策略上就是 , 找到50只你认为最好的股票 , 做多他 。 然后找到50只你认为最差的股票 , 做空他 。 他曾经说过 : “ 我的理论是 , 如果你能想到的50只最好股票的表现 , 不能超过你能想到的50只最差股票 , 那么你就应该去另一个行业工作 。 ”
老虎基金的投资头寸通常都是175%的多头仓位和75%的空头仓位 , 整体敞口是以多头为主 。 只要研究透彻 , 眼光独到 , 老虎基金无论股票涨跌 , 都能赚钱 。
罗伯逊在研究基本面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 “ 他和他的团队知道 , 对投资标的进行仔细和全面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 他们的研究不仅包括严格的财务分析 , 还包括对公司高管的采访以及与公司重要客户 、 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讨论 。 ”
研究还要尽量覆盖尽可能多的标的 : “ 罗伯逊强烈建议分析师们不要只看重那些显而易见的选择 , 如买进沃尔玛的股票 , 卖出凯马特的股票 。 他要分析师们去寻找隐藏的宝藏 。 在掌故老虎基金期间 , 罗伯逊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他自己尽力了解了非常多的公司 。 ”
研究需要不停的收集信息 : “ 关键是信息的获取 。 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成败取决于其获取 、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罗伯逊一生都明白这一点 , 并主动利用这些优势 , 所有的小虎队成员也都在使用这种方法 。 他们了解信息的价值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了解如何利用所获得的信息从市场中获利 。 ”
罗伯逊的选股能力非常突出 。 《 富可敌国 》 中有这么一段话 : “ 著名的卖空大师 、 20世纪80年代为三位对冲基金巨头罗伯逊 、 索罗斯和斯坦哈特操盘的吉姆 · 查诺斯认为这几个人里最理智的人就是罗伯逊 。 查诺斯回忆说 , ‘ 如果我不得不把自己的钱给他们其中的一个打理 , 我会交给罗伯逊 , 我知道它比任何人都懂股票 ’ ” 。
罗伯逊一直给他的客户不断重复的是 , 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方法是唯一能够洞悉市场的方法 。 他提到 意昂3平台, 格雷厄姆在选择一家公司的时候 , 最关心的首先是它的资产负债表 , 然后是收益 , 对市场的担忧则很少 。 关键是要找到合理的价值投资标的 , 而不是找所谓的股市大师来协商 。 总体上罗伯逊并不太择时 , 他关注的是择股 。 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一直满仓 , 只是调整组合 。 也就是 “ 找到极佳的公司比预测市场上涨下跌的时机更容易 ” 。
罗伯逊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是 , “ 投资就是通过彻底的分析来确保本金的安全和足够的回报的行为 ” , “ 投资者应该研究公司股票及公司所在的行业 ,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掘公司股票的价值及回报的期待值 , 最终让投资者区分出估值过高和估值过低的股票 ” 。
对于罗伯逊来说 , 他择股的核心是 : “ 多年来 , 每当他开始寻找价值投资的机会时 , 他都把重心放在价位低 、 估值低又有价值实现潜能的股票上 。 ” “ 他逐渐相信 , 想玩弄市场的人不可能真正赚到钱 。 他逐渐理解 , 要真正赚到钱 , 必须在低价时买进 , 然后坐等股价上涨 。 ”
大都会金融 。 一家位于北达科他州的储蓄和贷款公司 , 市净率0.442 , 市盈率不到4倍 , 管理层计划回购已发行股票的10% 。
多西弗雷泽木材公司 。 主要从事木材业务 , 自由现金流充足 , 计划向纸浆和箱板纸行业扩张 。
福特汽车公司 。 市盈率4倍 , 市值和自由现金流的比值是2 , 市值只有账面现金的2倍 。
“ 在股市 , 他看好一些生产聚氯乙烯的公司 。 这些公司的股价是次年每股收益的六倍 ( 预期市盈率为6倍 ) , 几乎保证未来三年每年都会提高收益 。 ”
乔治海湾公司 。 几乎没有债务 , 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 , 经营着一项具有良好根基的盈利业务 。
罗伯逊非常喜欢自由现金流这个指标 。 “ 对他有吸引力的是那些虽未定期增长但有自由现金流的公司 。 他对平均自由现金流占16%-20%的公司特别感兴趣 , 因为这表明公司有能力向外发展 ” 。
如果用量化的思路去框罗伯逊的选股思路 , 那大概率可能就是三个指标 , 一是低市盈率 , 最高可能不超过10倍 , 二是高自由现金流 , 股权自由现金流与市值的比值在16%-20%可能比较好 , 三是账上现金比较多 , 资产负债表上现金类资产与市值的比值 , 可能至少要在30%以上 。 对量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去复现一下 。
这个量化指标解决了罗伯逊择股的第一个条件 , 价位低 , 估值低 , 对于第二个条件 , 有价值实现潜能 , 这就需要不断的训练了 。
管清友曾经这么说过 , “ 投资是大多数人亏钱最快的方式 。 因为投资是个门槛很高 、 很复杂的系统 , 投资其实是认知能力的变现 。 ”
炒股到底有没有门槛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 但是价值投资显然并不是按着头买低估值买龙头就可以的了 。
航空股的诱惑 , 就连股神也挡不住 。 巴菲特曾经说过 , “ 航空业是习惯在破产的环境下经营的 , 这个行业很难赚钱 , 天生属于艰难的生意 ” 。 话是这么说 , 但在多年的投资生涯中 , 每次在航空股受到伤害之后 , 巴菲特又会悄悄的杀回来 , 当然 , 最后又成功收获了教训 。
罗伯逊在2000年3月清盘老虎基金的最直接原因并不是做空了科技股 , 而是对美国航空的投资失败 。 当时美国航空因经营困难股价低迷 , 罗伯逊对美国航空下了重注 , 当时持有其25%股票 , 持有量之大导致根本无法在二级市场完成减持 。 罗伯逊最后清盘时选择直接把股票分给投资人 。
老虎基金清盘之后 , 纳斯达克就开始见顶回落 , 并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缩水了80% 。 但罗伯逊的美国航空并没有见到春天 , 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 , 美国航空破产 , 所有权益资产归零 。
现在几家航空公司总体的价位和估值都不高 。 想进去抄底的朋友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 巴菲特和罗伯逊都搞不定的行业 , 是不是值得自己去挑战 。
老虎基金声名鹊起之后 , 罗伯逊的名声水涨船高 , 这个时候的罗伯逊更加渴望得到市场的认可 , 做大规模放大影响力就成了他的追求 。 为了规模 , 他不得不进入自己以前不太熟悉的宏观对冲领域 。
“ 挑选股票是罗伯逊过去擅长 、 现在仍然擅长的领域 , 并且是他的拿手好戏 。 ” 但在宏观对冲方面 , 一直到老虎基金关闭 , 也从没有人认为罗伯逊是一个好的宏观交易员 。
“ 但全球宏观交易中有更多的变数 , 比单纯做空/做多证券要复杂的多 , 其中最大的变数之一是政治风险 , 以及评估政治风险的能力 。 ” 恰恰罗伯逊对这些并不擅长 。
罗伯逊在宏观对冲上赚过钱 , 也犯过不少的错误 。 《 富可敌国 》 这么说 , “ 价值投资的心态几乎使罗伯逊无法把握宏观 。 价值投资者通常很少或根本不用杠杆效应购买股票 , 而且他们一般长期持有 。 如果股票走势和他们的判断向左 , 通常他们会购买更多 , 因为如果以25美元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就划算 , 俺么20美元的时候就更划算 。 但宏观型投资者利用杠杆效应 , 这使得趋势不利时的风险大得不可思议 , 他们必须准备好在情况对他们不利的时候退出市场 ” 。
现实中 , 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的规模上限 , 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 共同基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募 , 世界最大的指数型基金 , 规模可以超过1万亿美元 , 但一般的对冲基金也就是私募 , 规模上100亿美元 , 就已经是上限了 。 中国的阳光私募 , 总管理规模百亿基本上就是头部了 , 但百亿在公募基金中只是起步 。
对冲基金追求规模 , 本身就是在背离对冲基金的立身之本 , 那就是灵活 。 人也一样 , 金融从业人员追求过高的个人财富上限意义不大 , 超过一定数额之后就是身不由己 。 当然 ,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烦恼 。 我们提前写在这儿 , 以备你有一天有这种烦恼的时候可以过来寻找药方 。
管理学上有一个彼得原理 : 在各种组织中 , 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 , 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
罗伯逊靠的是他的个人魅力吸引投资者 , 也包括员工 。 但到了后期 , 他不在公司的时间比以前多了 , 而且也并不是因为在外出差 。 员工也不像以前一样 , 只要推开门就随时可以见到他 。 他甚至还雇佣了一名心理医生来协调他和研究员之间的关系 。
因为一篇负面新闻 , 1997年罗伯逊还把 《 商业周刊 》 告上了法庭 。 易经有一卦 , 天水讼 , 讲出了讼的结果 : 中吉 , 终凶 。 这个时候的罗伯逊已经很难接受外界的批评意见了 。
老虎基金在他成立之后 , 大部分的年份里都跑赢了标普500和MSCI指数 。
1969年到1981年 , 美国股市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 这个10年总体的特征就是乱 。 康波周期进入萧条期 , 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 , 石油美元尚未形成 , 黄金进入大牛市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这个10年里急剧上升 , 最高摸到接近16% 。
但是进入1982年之后 , 利率水平趋势性下行 , 通胀缓解 , 经济进入新的繁荣阶段 , 股市也结束了10年的调整 , 开始向上 。 石油美元形成 , 美元流动性开始向全世界泛滥 , 宏观对冲策略成形 。
在这个阶段成名的还有彼得 · 林奇 , 他跟罗伯逊一样 , 都以擅长调研闻名 。 在那个信息远没有今天发达的时代 , 研究和调研显然是有价值的 , 也是他们收益跑赢指数的根本保证 。
客观上说 , 如果没有利率下行 , 流动性泛滥导致股价上涨这个大的贝塔 , 无论是罗伯逊还是彼得 · 林奇 , 都很难成功 。 他们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动性泛滥 , 股市上涨的典型受益者 。
美国国债加起来已经到了35万亿美元 , 绝大多数的国际宏观研究员 , 都认为美债是永远不可能违约的 , 这是一种思想钢印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算么 ? 一盎司黄金35美元 , 说不换就不换了 。 凭什么美国国债就必须要还呢 ? 美国已经有很多州承认黄金的货币地位 , 也有很多州立法不承担美国联邦的债务 。
美国是什么 ? 美利坚合众国 , 是各个州的联合 。 现在是USA , 哪一天直接国债违约 , 再成立一个USB 、 USC不行么 ?
注 : 本文引用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 老虎基金 : 朱利安 · 罗伯逊 》。
投资路上遇挫折?别灰心,小雪来助力!特别为您准备的雪球限定礼包,现在免费大放送! 新老用户均可参与!
温馨提示:首次添加小雪,还能免费获得额外2项重磅好礼:基金投资年度好书《雪球基金第一课》+7天投资课程,扫码参与,更多惊喜等着您。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