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8-11 00:41: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地区实体经济的灵魂,是实体增加经济附加值、生态价值和产业价值所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我国经济大盘稳定复苏现状。在全球经济复苏进度缓慢、通胀高企、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国第三产业仍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了6.0%的增长,第三产业回暖复苏对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就业物价保持总体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大盘稳定复苏的作用不可忽视。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在科技创新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规模以上科技和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分别实现了12.4%和11.9%的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增长速度超过服务业总体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我国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在推动经济复苏和稳定经济大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服务部门,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优化和升级社会经济结构,具有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则需要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各类经济实体提供服务性要素支持,通过高质量服务供给为实体经济引进新技术和新知识,帮助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效能和效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活跃、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既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服务高质量制造需求,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几点政策建议。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一是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层面的广泛应用。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基础打造生产性服务平台经济,通过服务平台有效捕获市场需求及客户类型,实现不同产业领域客户个性需求快速传递,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低风险和低成本的服务。二是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性服务业。以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生产性服务产品,增强服务产品功能,打造以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丰富生产性服务业态,增强服务性资源品质,提高服务性资源配置效率,有效降低生产制造和社会交易成本;积极研发和定制生产性服务产品,支持智能终端与服务对象融合,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生产服务产业链、价值链。三是营造数字化转型支撑生产性服务生态。建立市场化与公共化生产性服务双轮驱动机制,通过技术、资本、人才、数据、制度等多要素营造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生态,解决好生产性服务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面向重点生产性服务行业和企业转型需求,制定和实施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建设生产性服务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通过促进中心衔接集聚各类资源条件,打造区域服务产业数字化创新综合体,带动传统生产性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一是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不断优化生产性服务区域开放布局,提升服务贸易投资的质量和水平,构建更加安全的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服务资源。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服务,激发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内生动力,注入创新活力,不断降低我国高端制造业对国外生产性服务业依赖程度,强化国内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本国高端制造业能力。三是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面向全球市场服务能力。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全球制造服务业领先企业和优质资源。依托自贸区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鼓励有条件、意昂代理有实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走出去,面向全球市场提供专业生产服务,增强服务业企业的全球市场服务资源配置能力。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更好融合。一是进一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运行的质量,通过预判国际先进制造业生产模式变革方向,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紧跟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势,并据此设计服务产品,革新服务模式,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国外、国内先进制造业的交融、合作、渗透,扩大服务市场需求,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和发展。二是不断探索生产性服务与先进制造融合路径。建立和完善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网络,搭建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交流平台,将生产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建设体系,建成先进制造服务大数据库,推动服务与制造两类企业产品、技术、设计、管理的协同创新,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有效推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迈向高端。三是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生产服务人才,打造一支既懂制造业,也懂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人才队伍。【作者:黄庆华、聂欢,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是202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追加一般项目《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研究(批准号:2023YBZJ3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团队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棱蜥新种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

  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是一首“无心插柳”之作,也是足以载入中国乐坛史册的曲谱。

  8月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过程中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理论领域的创新,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有针对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安全认知,日见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长;安全行业,大有可为;紧跟创新,保障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的一番总结,折射了AI(人工智能)时代安全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即可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迅速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台风过境时,沿海港口和航道是重点受影响区,需加强对港口码头、航道及航道设施的安全监管。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进行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机器人作业,离不开人工精准操控。上升、平移、张爪、安装……半空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压线上轻快地“舞动”。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迅速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众多锂电池阳极材料中,锂金属阳极因其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而受到持续关注。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