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服务项目

奥氮平的疗效与副作用机制②?

2024-09-04 07:02:4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奥氮平抗精神病活性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它可能与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的拮抗作用有关;多巴胺受体的拮抗作用与锥体外系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如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 ,TD)有关,并与治疗作用有关;大量长期服用奥氮平的患者经常为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不同程度的代谢副作用所困扰,严重者甚至出现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因而研究奥氮平的代谢副作用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①锥体外系反应:又称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此不良反应主要与抗精神病对基底节的多巴胺能受体作用有关,使原本平衡的多巴胺(DA)与乙酰胆碱(ACh)功能受到影响,DA系统受抑,ACh系统相对亢进,结果表现为锥体外系系统症状(extrapyramidal symptom,EPS)。临床主要有四种表现:急性肌张力障碍,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电生理和正电子发射成像研究显示,奥氮平能够有效降低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现象,同时在涉及运动功能的纹状体通路中则显示出很高的选择性,极少与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结合,这种选择性使得奥氮平较少发生椎体外系反应。阻断纹状体D2受体,导致运动障碍,但相对不常见。

  抗精神病药引发EPS的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氟哌啶醇>氯丙嗪>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20mg/天一般不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但敏感病人即使<10mg/天,也能见到间歇发作的动眼危象(动眼危象亦名动眼痉挛,乃眼外肌发生强直痉挛,造成双眼固定偏斜某方向,可持续数秒至数小时,最常见者为固定上视。是肌张力障碍的一种类型)。

  ②迟发性运动障碍:服用7个月左右,奥氮平组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率比氟哌啶醇组显著为低(2.3%:7.6%)。

  ③高催乳素血症: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严重度大抵是氨磺必利=利培酮>氟哌啶醇>奥氮平=齐拉西酮>喹硫平=氯氮平>阿立哌唑。服用奥氮平的治疗剂量引起的血催乳素水平为18~24μg/L(正常值<20μg/L),但临床上也有延迟月经的报告。与一些典型的和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相比,奥氮平对催乳素的影响也很小。与氟哌啶醇(18-35% vs 82%)或利培酮(51% vs 94%)相比,奥氮平治疗期间催乳素升高的比例显著降低。尽管奥氮平的催乳素作用可能与剂量有关,但与奥氮平有关的催乳素的增加通常是温和的、短暂的,而且幅度小于氟哌啶醇和利培酮。随后的几项研究证实了奥氮平对催乳素水平的有利影响。因此,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服用奥氮平的患者可能会降低高催乳素血症并发症的风险,其中包括男性发育症、溢乳、月经不规律和性功能障碍。

  ⑤QT间期延长:奥氮平阻断D2受体,阻断K+通道,减慢K-外流,延迟心脏复极化,表现QTc间期延长,单独服用不成问题,但联合氯氮平时,可恶化氯氮平的QTc间期延长。在抗精神病药物中,QTc间期延长由强到弱依次为甲硫哒嗪>齐拉西酮>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氟哌啶醇。

  ⑥增加肌酸激酶:奥氮平阻断D2受体,引起肌张力增强,肌张力增强可引起肌酸激酶升高。

  ⑦增加睡眠:奥氮平阻断多巴胺D2受体,增加总睡眠时间,降低觉醒性。5-羟色胺拮抗有利于第一个睡眠周期发生,抗胆碱能作用可以使睡眠正常化,而肾上腺素受体在快动眼睡眠和睡眠循环中有重要作用。组胺能促进清醒,减少组胺可以改善睡眠。

  ⑧睡眠有关运动障碍:奥氮平阻断多巴胺D2受体,可引起腿不宁综合征和间歇性肢体运动障碍。

  ①躁狂:奥氮平阻断5-HT2A受体,引起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脱抑制性释放,偶尔引起躁狂、惊恐发作、激越和升高血糖效应。

  ②QT间期延长:酮舍林阻断5-HT2A受体,抑制K+通道;奥氮平也阻断5-HT2A受体,假定也抑制K+通道,减慢K-外流,延迟心脏复极化,引起QTc间期延长。

  奥氮平阻断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引起镇静、头晕、血管扩张、大便失禁、尿失禁、延迟和逆向。其中镇静强度依次为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故奥氮平镇静作用强。当奥氮平扩张全身静脉血管时,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扩张下肢血管时,引起下肢发麻或水肿。抗精神病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顺序为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可见,奥氮平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效应很轻。

  奥氮平阻断海绵体上的α2受体,扩张海绵体血管,引起持续勃起;阻断中枢NE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α2受体,引起NE脱抑制性释放,激动α1受体,偶尔引起激越。

  表2. 奥氮平、氯氮平和氟哌啶醇对不同受体亲和力比较(Ki):nmol/L

  2.喻东山,葛茂宏,苏海陵主编.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三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94-099.

  3.喻东山,葛茂宏主编.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手册.南京:江苏学技术出版社,2009:9-10;37-42.

  4.李建民主编.精神病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42-248.

  5.郝伟、陆林主编.精神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6-275

  6.刘协和,袁德基主译.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656-669

  8.赵靖平等,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