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服务项目
宜黄12个乡镇项目建设大比拼!哪个乡镇的项目能惊艳到你?
2月22日至23日,我县开展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巡察,重点巡察乡镇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化旅游、民生福祉、党的建设等方面情况以及特色亮点项目。各乡镇纷纷拿出2020年最具代表性的2—3个项目给巡察组检阅,通过打擂台、拼项目、比实绩,在宜黄大地上不断掀起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潮。
棠阴集镇街道景观提升工程由南源路口到雷湾道班,全程打造1.5公里沿街景观,2020年10月开始动工,预计2021年3月竣工。项目以“一线五点,点亮棠阴”为设计理念,以213省道棠阴段为一线,以解放村南源路口小广场、洗布池小景点、民俗长廊等五个节点为五点,建设道路院墙花池绿化、弱电下地、人行道仿古砖铺装,道路排水、道路白改黑工程,以及改建卫生院、解放村委会门口、派出所、中学、镇政府等8个公共用地为社会停车场。通过一系列错落有致的改造,有效降低交通噪音,提升沿街两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极大地增强了古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渣堡距镇所在地3.5公里,是雷湾村最大的一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89户309人,山林面积5300亩,农田643亩,农作物以种植白莲、制种、竹荪菇为主。渣堡交通便利,四面环水,宜水从南至北环绕全组,素有“小台湾”的美称。渣堡是棠阴镇重点打造的“乡愁”精品示范点,前期已实施入户路及场地硬化工程、雨水污水工程和亮化工程,项目资金共152.1万元。2020年,又进行了美丽乡村提升工程建设,以“打造一个值得来品味乡愁的精品示范村”为建设目标,本着“小投入、小手笔、小节点”的设计理念,从小中见大、小中有精,让乡愁融入血脉,品味悠远。村庄建设包含文化景墙、绿化美化、竹林沿河游步道、公共厕所等,提升后的渣堡道路更为宽畅,村容整洁有序,竹林花海环绕,乡愁尤为浓厚。
圳口乡集镇污水处理项目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造福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该项目是我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污水管网PPP项目——第二期宜水流域圳口乡项目,由江西金迪环境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承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建设和工艺设备采购。污水处理站主体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污水日处理设计规模为400吨,配套污水主管网约11km,支管及接户管长度约17.5km。设备采购包括工艺设备、电气设备、仪表及自控设备、化验设备、机修设备及运输设备。采用A+A+O+MBR+深化除磷工艺,处理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该项目于2020年5月开工11月完工,整个项目的建成服务范围涵盖圳口集镇域内四个村小组,服务人口约1800人。项目的建成明显改善我乡集镇及周边水环境,为生态宜黄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郊源村红心猕猴桃生态富硒果业示范基地,依托中华生态园省级3A级乡村旅游景点品牌优势及郊源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按照郊源村党支部“党建+农业产业+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科学种植方式进行基地建设,是一家集种植示范、产学研、深加工、现代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基地。
基地由宜黄硒品堂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面积600亩,第1期面积260亩;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第1期投资400万元。该基地同时由江西瑞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品种选育、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产品开发进行技术指导,把中医理念融入现代农业,成功应用了中医“固本培元,扶正驱邪”的理念,重在改良土壤、保护耕地、均衡作物营养、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和抗疫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让农产品自然着色和自然成熟,口感回到“儿时味道”,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农业五步法”技术集成体系。
基地生产的红心猕猴桃果实较大,风味浓甜可口,每百克鲜果肉含维生素C100-420毫克,比柑橘高5-10倍,有“神奇美味果、红色软黄金”的美誉,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基地种植有红心猕猴桃210亩、巨峰葡萄50亩,预计2022年巨峰葡萄产值可达1.4万元/亩,2023年红心猕猴桃产值可达2.7万元/亩,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6万元,为全村20余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其中包含5户贫困户),每年为他们增收近2万元,成功拓宽了贫困户及村民增收渠道,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质量和脱贫成效。
该项目是圳口乡“生态宜居”的示范点,是建设“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样版点,是乡村振兴的具体落脚点。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做强“硬功”。通过民投、乡筹、项目整合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全面建设新农村,2015-2016年投资240万元完成郊源村中心项目建设,2017年投资50万元完成下郊源组新农村建设,2018年投资20万元完成温坊组新农村建设,建有公厕1座,改厕率达95%。全力推进环境整治,做实“软功”。深入实施“三大革命”,持续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全村2015年至2019年共拆除猪栏、牛栏等等临时建筑物约1.3万平方米,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共聘请9名清洁员,其中保洁员4名、零就业5名,购置25只垃圾桶,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教育引导群众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河、不排污,让群众成为“革命”主力军。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村民责任,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乡村整治经验,通过横向比较找差距,纵向自查补短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让山绿起来,让水清起来,让乡村美起来。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乡入院老人的居住条件,打造宜居、宜乐、宜养的休闲敬老院,我乡积极与上级多方协调,并得到县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维修资金35万,其中30万用于重修敬老院大门、围墙、休闲亭、观鱼池、绿化带等,5万用于对厨房、卫生间、烟雾传感器、电线月峻工。如今依山临水的敬老院经过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绿草如茵,垂柳如画,成了老年人居家养老,安享晚年的理想胜地。
该院于2011年从神岗集镇搬迁于此,占地3亩,其中住宿区占地447m2,建筑面积858m2,供老人居住房间30间,公共娱乐文化活动室1间,厨房1间,基本能够满足我乡入院老人的需求。目前院内供养老人16名,其中4人属寄养在院的。现有工作人员5名,院长1名、会计1名、护理2名、厨师1名,共计21人。
该所成立于1996年1月,至今已有25年历史。多年来,神岗乡派出所力量得到不断充实,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为进一步适应现代办公条件,该所在原有的基础上拆旧建新,于2020年7月开始新建了一座具有现代办公条件的三层综合办公楼,项目于当年10月峻工。新建派出所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办公楼占地面积175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内设办案功能区、值班室、户籍室、民警办公室、会议室、纠纷调解室、民警寝室、洗浴室、阅览室、档案室、装备室、枪库等。
神岗学校始建于1945年,“文革”时期改名为“神岗公社五七干校”,上世纪90年代分设为“神岗教办”、“神岗中学”、“神岗中心小学”,2000年教办和中心小学合并,2002年神岗中小学合并为“神岗学校”。我国著名的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应明生就毕业于该学校。
一直以来,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用感恩心做人,用责任心做事”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秀美、实力、创新、幸福”校园。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学校占地面积10388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3600平方米,有两幢综合教学楼,校舍建筑面积4482平方米。目前有教师36人、在校学生416人,教学班12个,班班通网络、多媒体。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建起了校园局域网、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系统,每间办公室均配有电脑。各种功能教室较为齐全,含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书法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10余个,各类教学器材均按标准配备。
近年来,该校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6年,浙江义乌尚美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学伟为回报家乡、报答母校,在该校设立了“国顺奖学金”,每年投入资金6万元,奖励优秀教师、三好学生,组建国顺少年篮球队,创办书法、美术、艺术、舞蹈等兴趣培训班,在其中发现苗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5年来投入资金达24万余元。自2011年秋季开始,厦门大学江西校友会的成员,每年来到神岗学校捐资助学,带着“南强奖学金”和学习用具来到神岗学校,分别送给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10年来投入资金13万余元。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该校的教学成绩有了可喜的变化,很多“差生”成为优秀学生。2019年4月,县教育体育局举办全县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神岗学校获奖人次最多。2017年江西省第四届中小学校校园集体舞市级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二等奖,2018年县教体局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文艺汇演中,选送的节目《银铃声声》获一等奖、《离人愁》获二等奖。学校的整体实力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2016年,该校中考升学率只有30%左右,在全县排名中靠后。2017年中考,该校升学率达到50%,而近几年更是高达60%以上,单科平均分在全县前三名的学科占了总科目一半以上。该校的生源也逆势增长,初中部的学生由2016年的160人,上升到现在的220人。
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让全乡幼儿享受更好的启蒙教育,我乡争取了上级项目资金270余万元,在神岗新区新建了一座中心幼儿园,工程于2020年12月底峻工。校园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内含2间标准化幼儿教室和3间普通教室,可接纳幼儿学生150多名。同时内设健身房、舞蹈房、多功能会议室等。室内、室外各种幼儿活动设施齐全,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山塘新村是由政府统规统建的安置小区,现有住户108户542人,近年,随着常住人口逐渐增加,污水管网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现有污水排放需求。为解决该问题,新丰乡人民政府经县级财政统筹安排,公开招标管网改造工程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始建设,建设完成后将实现雨水和污水有效分流,有效解决山塘新村108户家庭污水排放,做好污水管网工程建设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排水现状,还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新丰乡智慧农业项目,实施于2020年10月,项目总资金30万元,构建了水稻种植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监测体系。
新丰乡水稻制种面积近2000亩,参与农户近200户,产值近400万元,水稻产业已成为我乡一个富民强乡的农业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新丰乡水稻产业,提升农业的监管水平,降低农户种植成本,赋能水稻种植农业,建设新丰乡智慧农业监管项目势在必行。
按照“智慧新丰”的思路,智慧农业项目利用云计算、卫星遥感、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监管,配备了电子大屏等硬件设施和智慧监管系统,具有农业气象预警、作物种植监测、病虫害AI识别等功能。
该项目坐落于宜黄县东陂镇境内,沿临水上游及一级支流万坊水布置,由江西瑞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约447万元,总治理河长1.985千米,其中临水防护范围为上风桥至杨殿阁电站,河道长1.35千米,支流万坊水防护范围为榨下陂坝至上风桥,河道长0.635千米,该防洪堤主要用于保护东陂镇集镇所在地村庄及农田。建设内容包含:护岸固岸处理2.157千米,其中临水左岸0.681千米、临水右岸0.849千米、万坊水右岸0.627千米,新建及加固临水左岸1.18千米,新建穿堤涵管2座、重建榨下陂坝、疏浚河道1.531千米,新增11处上堤及下河踏步。该项目于2019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目前正处于收尾阶段。
该基地坐落于宜黄县东陂镇河溪村益华山,该种植基地海拔在400-800米之间,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和生活污染,主要从事黄金芽茶叶和优质金丝皇菊的种植。我镇共种植黄金叶茶达860余亩,其中该基地种植黄金叶茶680余亩,年产茶叶量约5000公斤,产值约360万元;金丝皇菊种植面积80余亩。该基地种植的黄金叶茶最大特征在于“三黄”,干茶亮黄 、汤色明黄、叶底纯黄。黄金叶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高达9%-11%左右,是普通茶叶的3-4倍,且黄金叶茶含茶多酚高达20%。黄茶种植基地周边环境优美,森林密布,竹林翠绿,百鸟啼鸣,峡谷瀑布成群,落差260余米内呈现大小形态不同的瀑布10余个,单个最高落差50余米。
黄陂镇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位于黄陂镇十都村,距离黄陂集镇1公里,县城30公里,占地面积400亩,其中中药材黄栀子占地270亩,毛竹林、杉木林、垂钓中心等占地130亩。黄栀子是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主要用于制作传统中药、香精、食用色素等,市场需求大。目前,镇党委、政府正在重点发展黄栀子产业。黄栀子树为灌木,高0.3-3米,栀子花芳香,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黄栀子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黄栀子种植成本低,产值比较高,每株可采摘3—4斤,每年可采摘30万斤左右,旺季销售价格每斤4.5元,每年产值在100万元左右,扣除成本之后利润可达50%。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采取党建+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黄栀子产业。在黄栀子成熟季节,可以吸收周边村200多名贫困户进行采摘,每名贫困户每天收入可以达到120元左右。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投资入股分红、提供管理服务的方式拓宽收入来源,投资入股分红比例为15%,服务管理费为0.15元/斤,村级集体经济可达6万元以上。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逐步壮大,黄陂镇将充分依托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黄栀子产业、毛豆产业、绵羊产业等,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
黄陂村张家组位于集镇内,距离县城34公里,现有70户230人。该组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秀美乡村建设资金189万元新建的。
该项目建设以来,村干部主动带头,带动全组村民自觉清理屋前屋后杂草杂物,积极投身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工作中,累计清理屋前屋后垃圾、沟渠淤泥、杂物20多吨,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等10余间。房前屋后变得干净整洁,道路两旁安装了照明路灯,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晚饭过后,群众们三五成群来到这里,有拉家常的,有带孩子玩耍的。美丽乡村建设使群众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樟树:樟树高30米,有300多年历史,是我镇迄今为止发现树龄最大的樟树,目前已对6棵古樟树进行保护。
村民之家: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内设村民自治办公室、村民议事会议室,群众可以在这里学习法治知识、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村级建设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为民活动,从而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提高群众参与民主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 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该公司系2020年8月份中港镇引进,属“腾笼换鸟”企业。该项目占地50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总投资1.2亿元。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纳税600万元,解决就业200余人。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彩色编织袋生产企业,符合园区循环经济“再生塑料不用造粒直接拉丝使用节能减排”,投产后填补我县塑编彩色袋的空白,该公司秉承“在绿色循环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环境保护理念,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实现产品具有可回收可降解等优点,替代了传统包装袋,产品供不应求,变废为宝。
中港镇鹿岗村位于宜黄县城东南面,属中港镇的北大门,全村总面积17.3平方公里,距县城26公里、镇所在地7.5公里,共有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786户,总人口2888人。村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63人,女党员9人。
2020年,鹿岗村按照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标准,努力打造硬件齐全、党员群众公认、带动作用较强的基层党组织。一是活动阵地标准化:投资19万余元,建设了集党务村务、便民服务、综治中心、图书阅览、文体娱乐于一体化的综合性办公楼,配备电脑、投影仪、电视机等远程教育设备和办公设施。二是健全制度促创新:健全“三会一课”、评议党员、村务公开等制度,坚持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促进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运行规范。三是示范带动强引领:鹿岗村积极开展了员挂牌活动,通过“亮身份、做示范、带好头”,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疫情防控期间,设立了“员先锋岗”,并组建了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因鹿岗村为中港的北大门,是疫情防控的要塞,10余名在家老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每天轮流值班值守,发动群众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上门入户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宣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在关键时刻让鲜艳的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鹿岗村多年连续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进入书院,首先是一红墙青瓦的廊道,由鹅卵石铺垫成的小路,显得古香古色,邻近水库溢洪道,可听见潺潺流水。靠近主院大门是一寿桃型亲水平台,进入主院,周围尽是形态各异的花草,郁郁葱葱,靠右边是书院斋堂,可同时容纳70余人就餐。书院房屋按照北方院落,结合唐朝时期建筑设计,设置有迎宾室、讲堂、藏书阁,临湖建造了木栈平台,可通往各室,站在平台上,远可看石巩寺轮廓,近可观湖光山景,水面清可见底,鱼儿欢快游着,时常有一排水鸭飞过。最内侧是书院讲堂,可同时容纳100余人学习及听讲。
宜黄县二都镇石巩书院建于2019年,是马祖第一道场石巩寺的附属建筑,位于石巩寺西北侧,依靠石背水库,两地隔湖而望。书院周围群山林立,风光秀丽绝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湖面波光涟涟,水上石鼓山峻峭挺拔,风景奇异,环境清幽。
石巩书院项目计划投资14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后期建设于2021年2月开工建设,将建设入口景观、停车场、绿化、公厕等,建成以后将是我县旅游观光的重要文化景点,擦亮我县文化品牌,把我县的文化旅游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二都镇白槎村光伏项目由全镇12个村贷款投资,总投资850万元,占地面积42亩,装机容量2300千伏安,年发电量230万度电,年发电收益100万元以上,每年每村可增加集体经济5万元。该项目于2020年7月开始建设,2021年1月完工,2月初并网发电,由抚州尚弘公司承建。
该项目处的这个区域是凤冈镇也是我县最大的骨干主渠道——龙河灌区,全长14平方公里,覆盖了2万人口、5000多亩农田。
一直以来,该镇深切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重构体系、整县推进”的新理念,通过持续创新机制和完善体系,初步实现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由政府包揽向专业主导转变,农田水利工程养护从“没人管,没钱养”向“有人管,有钱养,养得好”转变,农民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龙和山水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该镇践行将水价改革与现代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融合理念的重要载体。往年因为渠道年久失修,老百姓节水意识也较差,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原来这里是常年看不到水的。在实施水价综合改革后,我们可以看到,各类特色农业项目被重点引进和打造,仅目前已入驻的项目就有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宜黄实验基地、樱桃、火龙果、蒲公英、南方沙梨等种植基地。因此,龙和片区被作为全县现代农业招商的核心区域,也是被我县重点打造的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招商的品位和层次,创新农业招商方式,这里建了一个舒适的接待中心,在便于客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又让客商有良好的体验。接待中心外还建了6个错落有致的池塘,既可以蓄水调洪也可以养鱼垂钓。
凤冈镇主动承接了宜黄县作为全省水价改革示范县的示范主体,积极打通水价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龙和村在全县率先由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农业企业缴纳了水费共计七千多元,极大地唤醒了村民的集体意识,将水价改革落到了实处。
在水价改革方面,该镇已经起了步,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但改革的路还很长,他们还将不断探索与实践,努力创建南方丰水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范,为“宜黄方案”建言献策、为“宜黄经验”增光添彩,为“四个宜黄”再谱新篇。
①村情概况:河东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辖区面积4.93k㎡,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山地面积5565亩。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619户2136人,其中常住人口1760人,外出流动人口376人,主要流往浙江、广东等地,以务工、经商为主。全村目前有贫困户14户30人,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就业、种养殖产业。通过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②村集体经济:河东村利用处在城中村的地理区位优势,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合作还建方式取得房产2750㎡,另外在水北安置地政府划拨补助房产10套1200㎡,共计3950㎡。除自用的党群服务中心380㎡,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0㎡外,经营性商铺可获得租金50万元,经营性房产租金20万元,入股众诚农业公司分红5万元,县乡财政补助征地工作经费约25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达100万元。
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面积270㎡,设有棋牌室、图书室、艾灸保健室和餐厅,主要服务对象为本村及周边社区“六类人员”及60岁以上老人,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9:00--18:00。餐厅可满足20人左右用餐需求。餐厅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两荤一素一汤,费用为中餐8元/人,晚餐7元/人,个人实付1元/餐,日常保洁工作由2名公益性岗位的贫困户负责,养老中心运营资金不足部分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托底支付。
④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集政治功能、便民服务、文化引领功能于一体,严格按照基层党建“三化”标准,设置了“两站四室一会三中心”。正值村“两委”换届,河东村新选任支部委员5名,2019年3月率先实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全村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5个,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4人,外出流动党员3人。党员年龄结构35岁以下党员6名,30-60岁党员24名, 60岁以上党员11名。2020年发展党员2人,今年计划发展党员2人。我村努力推进便民服务向下延伸,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坐班值班,便民一站式服务等制度,确保了村级阵地不空岗、服务群众不缺位、村民办事不出村。
元坳村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位处徐霞客旅游地芙蓉山下,生态环境、地理位置优越,全村6个组,251 户 978人,贫困户20户65人,山林面积1万余亩。2020年南源乡结合元坳村长坪山组革命老区项目,共投入80余万元,对该区域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紧围绕做美环境、留住乡愁,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房前屋后及小广场环境、植入一些乡愁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了提升打造。如对一部分建筑房前屋后进行有序整治并增加了小庭院或开放处理;对村内河道进行治理,修建沿河游步道100余米,绿化土地1100余平方米,描绘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乡景。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改变了该区域群众无路走、无文化休闲场地的现状,形成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该项目位于南源乡元坳村长坪山组,由返乡创业大学生戴雯成立的抚州市万橡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农场一直秉承着“生态平衡、变废为宝”发展理念,通过“猪鸭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稻谷果蔬种植”的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建设形成了以百亩稻田养鸭为主,红薯种植、荒山放养猪牛为辅的立体生态循环种养系统,同时运用农业互联网高科技来监测监控,实现了农产品追本溯源,确保有机无公害的品质。项目核心区占地面积220亩,建有猪(鸡鸭)舍、鱼塘、果园、水稻、红薯等基地等。目前,年出栏黑肉猪160余头,存栏仔猪200余头,年产冷水鱼2000余斤,年产鸡(鸭)660余只,稻谷3万余斤,红薯3万余斤,2021年收入在260万元以上。南源乡推广“公司+致富能手”的模式,引进了万橡园、群乐、绿牧等农业公司,全面推行产业整合、产业示范,着力养殖藏香猪、黄茶、洋姜等产业,辐射南源村、下坪村等周边村,实现了周边贫困户产业转型、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为宜黄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子。
为了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外阴村“两委” 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坚持依托本村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外阴村大棚蔬菜采用村集体与农户(张书康)合作的方式经营,村集体以7座大棚及流转的土地入股,农户以26座旧棚及技术入股。双方各占50%的股份,支出及分红均各占50%。村里行使监督权,农户行使种植技术及人员管理权。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于2019年下半年,现有33座大棚,其中7座蔬菜大棚连片长55米,宽15米,旧棚26座,长30米,宽7米。大棚全部采用山东寿光先进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占地面积80亩,现总投资70万余元。
大棚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西红柿、白菜、青瓜、辣椒、茄子等,销往县城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金额达40万元以上,纯收入20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5人,长期聘用贫困户1人,贫困户家庭年收入增加36000元。临时聘用贫困户4人,年增加家庭收入5000元以上。合作农户保障村集体最低3万元收入,正常情况下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左右。
根据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部署,梨溪镇牢固树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重构体系、全镇推进”的新理念,通过创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初步实现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由政府包揽向专业主导转变,农田水利工程养护从“没人管,没钱养”向“有人管,有钱养,养得好”转变,农民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2020年,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农业水价改革相关内容,并通过宣传、会议、画报、横幅等多种手段,在全域内进行宣传发动,营造了较好的改革氛围,并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全镇推进的田间工程改革。
一是两个权证工作。积极配合县水利局,根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属性,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农田水利工程使用权和农业用水水权登记确权,完成农田水利工程调查摸底工作。
二是落实三个主体。落实田间工程的责任主体为行政村村委,落实田间工程的运管主体为各自然村组,落实田间工程的维养主体到行政村,土地已经流转的,由行政村和新型经营主体签订维养协议,将维养责任落实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在各村组落实了具体的管护人员。
三是签订四项协议。镇政府和行政村签订责任书,按照土地权属,将责任落实到村。行政村和各自然村组签订运管协议。行政村有土地流转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维养协议,没有土地流转的,和自然村组签订维养协议。
四是出台五个制度。为保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到位,梨溪镇出台了田间工程五项制度,并要求各村将五项制度上墙,主要有:梨溪镇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制度、梨溪镇农业灌溉水费管理制度、梨溪镇农田水利设施保护制度、梨溪镇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巡查制度、梨溪镇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公开公示制度。
梨溪镇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灌排优势和水资源优势,通过水价改革,提高农田的使用效率,让农田水利工程达到了良性运行的局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新路子。
桃陂新村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大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该项目位于桃陂镇桃陂新村,结合当地山水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对河岸进行环境整治及绿化,全力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河段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开展了巡察清理,并动用船只、大型机械和货车清理拉运垃圾,累计清理淤泥等垃圾30余方。共整治河道360米,新建石板游步道260米,彻底改变了以往河道淤积、岸旁垃圾乱丢的脏乱差状况,让群众闲余饭后有个休闲之处,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一步丰富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该项目位于桃陂镇桃陂村,总投资约1.2亿元。由江西宫绣堂生物科技公司与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共建生态仙草苗圃基地,现已落实育苗和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近300余亩,通过“品牌+基地+农户”的模式,订单种植、保价收购、定期培训指导,面向全县及周边地区,计划发展带动近万亩的仙草种植面积,串联仙草产业链。该苗圃基地采用土地流转承租方式,由村委会牵头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承租,再流转给江西宫绣堂生物科技公司,既方便服务了客商,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