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服务项目
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评估是对农场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
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评估是家庭农场或者其监管部门对农场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估,是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是制定风险控制对策的前提。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评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风险评估包含家庭农场潜在风险的评估和对家庭农场管理能力的评估。狭义的风险评估是指对家庭农场经营潜在风险水平的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的过程,是量化测评风险事件带来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需要将家庭农场经营过程中,不同风险类型对经营主体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其主要目的是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明确风险带来的影响类型及风险程度,明确风险消减或控制的优先等级。
风险防范策略分析。传统风险策略主要包含风险控制、风险财务安排以及保险,此三种风险策略同样适用于家庭农场风险策略的选择,此外,风险规避、风险集中、非保险的财务安排以及风险减缓也是风险防范的主要策略方法,具体来说,风险策略的选择主要包括控制型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内部抑制以及风险转移。
为了有效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在识别和评估风险基础上需要采取适当风险控制策略实现风险损失最小化和规避风险的发生。首先,应对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减轻甚至消除风险,将风险发生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二是通过适当风险转移,减轻风险事件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
管理学中,企业常用的风险防范方法主要有:一是风险保留:是由于风险程度小,导致不便于采取其他控制方式或不得不承担的风险采取的方式。这种控制方法必须对风险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使其具备相应承担能力,同时制定风险应急计划,包括应急费用和应急措施等。二是风险规避:通过风险分析和度量消除风险损失较大且不具备有效降低风险损失的计
划,避免风险的出现。当然,规避一项风险时也可能失去潜在获得效益的机会,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成本和效益。三是风险控制: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生概率,降低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对风险损失无法规避的事件作出尽可能的控制计划,风险控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可通过风险管理制度减少残余风险。
风险预警理论。预警具体指在警情发生前,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观察,通过技术方式分析并判断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运用特定方式进行事前预警,预测危机发生可能性,使预警对危机发生具备一个精准把握,并能够作岀应对方案及保障措施。
地震预警、气象预报和虫灾预警等,都是以预防为前提,警示后续发生的不乐观因素。当然,损失或伤害的发生具有一定必然性的同时,也存在客观性。为降低损失或伤害的程度,需要防止风险发生,在危害发生前进行预警及控制,在危害发生的源头进行遏制,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监测。
在经济学研究中,预警流程主要包含四个步骤: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明确警情开展预警的前提,警源和警兆是对警情影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过程;警度和警情的明确是预警的最终目的。
从风险预警角度看,进行风险预警实质上是分析出风险发生前后因果关系,分析导致风险发生因素,并寻找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是如何影响结果的过程。
(1)明确警情。明确警情就是寻找预警对象。首先,构建警情指标,反映预警对象经济活动形态的重要指标;其次,明确警度,就是警情的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将警情拟定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五个等级;最后设置警限,并以此为风险变动的参考。
(2)寻找警源。警源是引起警情的各种可能因素。按照生成机理,警源一般划分为自然、内生和外生警源。
其中内生警源是经济系统和经济体制因素等;外生警源是指对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例如某国经济体系之外的他国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和汇率对其产生的影响。寻找警源的过程也是风险信息收集的过程,围绕警情获取准确且有价值的信息。
(3)分析警兆。明确警兆是经济预警的关键环节。发生警情时通常会岀现一定先兆,先兆和警源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警兆的明确是从警源入手或借助一定经验进行分析。从风险预警角度分析警兆相当于在寻找警源信息的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挖掘数据更深层次的规律性。
(4)预报警度。一般情况下,建立警情相关的警度模型是预报警度的主要方法,根据警兆级别预测警情的警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风险性质和程度作出客观判断,确定风险类型、时空范围和等级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风险。对于发生并采取措施的风险,要进一步跟踪和反馈,为以后有效防范风险提供参考。
预警的逻辑过程除上述步骤外,还应根据预报的警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措施,实现排除警情的目的。此外,还包应括预警响应措施的监督和反馈环节,对于已采取的风险响应措施,要及时跟踪、监督,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总结,以便进一步调整有关措施,更加有效地预防此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家庭农场经营风险管理体系应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二是家庭农场可以使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策略;三是政府对家庭农场经营行为的干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风险管理可以运用此过程和分析方法,以便强化家庭农场经营者风险管理意识。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风险识别与感知-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的家庭农场经营风险分析框架,将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纳入家庭农场经营风险管理模式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风险防范能力。
(1) 规模经济理论演化。首先,规模是指范围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其中包括企业规模和土地规模等多个相关概念。马歇尔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主要揭示投入规模和产出效率的成本,以及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当适当增加投入并扩大生产规模后,能够通过降低平均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
收益作为规模经济的产出结果,在经营过程中,当增加生产投入后,产出比例的增加会超过投入比例的增加,其中增量主要是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技术生产效率的提升或先进设备的采纳等。
实际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规模的调整其本质是要素投入量的重新配置,扩大经营规模通常需要资源优化配置,进而表现出规模经济特性。
一般来说,农业规模经济理论更侧重于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规模经济,其中包括对农业企业规模结构的认识和农业企业规模结构变化的探究,并侧重于从定量角度探究农业要素的最佳利用即优化组合来判断农业企业适度的经营规模。
(2) 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基本含义是指,在相关行业竞争中需要根据相对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实现生产成本最小化目标。不同行业会受技术、产品或服务空间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差异。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具备多种分类,其中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从生产要素角度来看,包含土地经营规模、劳动力规模、社会化服务规模和资本规模等。从生产环节看,适度规模经营包含产前、产中和产后规模经营。从农业、农村发展角度来看,家庭农场更有利于粮食生产经营,同时也具备较稳定的经营体制。
因此,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首先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土地生产率,在单位面积上增加农产品产岀数量;其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每个劳动力每年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实现增收;最后,有利于保护农业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3) 规模经济理论在家庭农场中的应用。我国农业发展中,如何寻找到最佳经营规模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将扩大规模同经济水平提高等同起来,这种做法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规模经营是根据农地资源条件、农资技术条件和政策条件等状态,来判断适当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进而提升农产品产出率和商品率。
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可在保证合理分配生产要素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实现适度扩张,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在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需要分配的生产要素包含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和家庭劳动力。
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改善了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制经营形式下的小规模经营生产弊端。规模经营将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并一定程度上改变粮食生产关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实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原有生产关系不适应现有粮食生产力,小规模家庭承包不能满足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生产要素投入。
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则需要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整合碎细化土地,根据区域性生产环境,明确经营规模,进而实现生产效率最优化和规模经济。当然,规模经营是否能实现生产效益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关系到经营规模是否和实际相符,机械动力的适应性、以及是否存在与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等诸多要素。
因此,实现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还有利于降低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能够在风险发生前与产业群体内各经济主体联合,通过和特定组织进行分工协作,降低家庭农场经营风险的同时形成规模经营优势。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探究家庭农场在适度规模经营下如何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农场各项经营活动和农业生产过程密不可分,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经营风险发生概率也是无法确定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