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服务项目
《母亲的直觉》:披着惊悚片外衣的肥皂剧荔枝影评
影片《母亲的直觉》的故事核心,其实更倾向于它的英文原名“Mothers Instinct”(母亲的本能)。在这部暗潮汹涌的影片中,导演班诺特德姆撕开了母爱的另一面,它不再是一个母亲温柔的拥抱和无私的奉献,而是一种强烈到令人心悸的偏执。
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郊区,两个被完美表象包裹的家庭展现在我们眼前。席琳与爱丽丝是邻居,更是无话不谈的闺蜜。作为典型的中产主妇,她们的生活被各种优雅和光鲜填满,然而,这一切很快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撕裂:席琳的儿子马克斯从自家阳台意外坠楼身亡。这件事不仅夺走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也摧毁了两个母亲之间原本牢不可破的友谊。
从两位母亲彼此不再信任的眼神中,我们完全可以预见,悲剧远没有结束。被敏感和脆弱包围的爱丽丝,似乎被想象支配:在她看来,席琳正在对她的家庭实施着一场不易觉察的攻击,她也完全不知自己该如何应对这种如影随形的敌意。
很快,影片便搅动起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漩涡,导演用看似波澜不惊的镜头语言,勾画出了两个母亲走向崩溃的连锁反应。
在女性的较量中,最强大的武器往往不是外表,而是内心。《母亲的直觉》试图探入女性最微妙的心理图景,将信任、背叛、嫉妒、猜忌,甚至毫无来由的恶意,全部融入到了这场无休止的战争里。更重要的是,片中被符号化的两个丈夫角色,虽着墨不多,却映照出美国60年代的社会样貌,所谓母亲的“本能”,实则源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无形压制直至席琳暴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她也依旧束缚在“母亲”的角色中,无法自拔。
从类型上看,《母亲的直觉》以悬疑片为基底,精心构造了一个略显夸张的通俗故事,但结局的设定依旧值得商榷。起初,我们满心期待一个如同《兰闺惊变》般的高光结尾,一个与人物心理逻辑相契合的谜底,然而,影片因为缺乏严密的情节铺陈,使得那个本就漏洞百出的结局,只达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效果,缺乏应有的深度和说服力。
尽管影片的故事密度只够凑满一篇短篇小说,但得益于杰西卡查斯坦和安妮海瑟薇两位著名女星的精彩演绎,影片的观赏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两人表演均达到了一贯的高水准,充满了激情和韵味。
海瑟薇精确捕捉到了席琳从震惊、愤怒到彻底失控的心理变化过程,其在平静中蕴藏的强大能量,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释放,但这个角色所隐藏的痛苦和疯狂却清晰可见。
查斯坦的表演,则展现了爱丽丝在面对席琳的指责和家庭压力时的种种挣扎,她的内疚、慌乱以及对自我价值的犹疑,构成了角色的内在冲突,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两位女主角在表演上的化学反应,为全片增添了紧张感,但孱弱的剧本还是削减了冲击力,尤其是爱丽丝这个角色的最终走向,潦草到不可思议。如此仓促,甚至滑稽的情节编排,很容易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母亲的直觉》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的大纲。
不过,我们无法阻挡导演澎湃的创作野心:影片的摄影风格似乎带有托德海因斯电影的质感,而服装和美术设计更加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场景都安排了精美的道具,展现了细节上的纹理。遗憾的是,除了剧本问题之外,影片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利用剪辑技巧来强化戏剧冲突,关键情感转折点被处理得过于平淡,浪费了夺目的表演班底。
总体而言,《母亲的直觉》是一部披着惊悚片外衣的肥皂剧,精致华丽却藏不住单调乏味。意昂2平台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