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服务项目
20年前李安拍了一部大烂片?
回想2003年,那时的超级英雄电影还未真正起势,漫威电影宇宙也尚未诞生。
凯文·费奇还只是《X战警》系列的助理制片人,小罗伯特·唐尼还在吸毒被捕的阴影里踟蹰难行。
但超英电影已经在打开市场:山姆·雷米的《蜘蛛侠》在新千年初大受欢迎;布莱恩·辛格的《X战警》同样势不可挡。
不过,这些原本属于漫威漫画的超级英雄们,其版权不是被卖给了索尼,就是转手到二十世纪福斯门下。“漫威本威”萧条破败,死水微澜。
借着一股东风,它在2003年被改编为真人电影《绿巨人浩克》,环球影业将它交给了刚刚拍完《卧虎藏龙》的李安,并为此重砸1.37亿美元,却最终仅收获2.45亿美元,亏损严重。
不仅如此,作为世界影坛备受瞩目的李安导演的作品,《绿巨人浩克》也遗憾地失掉了口碑,如今豆瓣评分仅6.8,和他的近作《双子杀手》并列评分垫底。
该片在IMDb和烂番茄上的风评更差,分别为5.6分和63%,而由25万观众打出的爆米花指数,更是低到惨不忍睹的29%。
那么,这部20年前的超英电影真的如此难看吗?李安又在其中“做错”了什么?
早在1990年,女编剧盖尔·安妮·赫德就受雇于环球影业,开始操持《绿巨人》IP的改编项目。
这位《终结者》系列的联合编剧,对科幻类型颇为熟悉,此前也担任过卡梅隆《深渊》的制片人。
翌年,骨灰级漫画迷约翰·特曼也加入编剧大军,一口气写了十篇初稿,将绿巨人和罗斯将军的对立关系,以及布莱恩·班纳(绿巨人的父亲)作为绿巨人愤怒的根源等设定,都早早提出。
盖尔·安妮·赫德先是让丈夫乔纳森·汉斯雷担任联合制片人,之后,由于他编剧的《勇敢者的游戏》票房大卖,引得环球影业又让汉斯雷插手《绿巨人浩克》的剧本。
不过这场闹剧到了1998年宣告终止,毕竟,让从未有过导演经验的汉斯雷驾驭成本过亿的项目,出品方的心还没那么大。
在此期间,后来执导过《侏罗纪公园3》和《美国队长》的乔·庄斯顿,也曾成为导演人选。
不过没到四个月,他就退出了该项目,转而拍摄由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十月的天空》。
约翰·特曼曾被环球影业两度雇佣,写下大量剧作灵感;迈克尔·弗朗斯则三度签约,为了影片走科幻冒险路线还是纯喜剧风格大伤脑筋;
执导过《碟中谍3》《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系列的J·J·艾布拉姆斯,也曾在1997年参与过该片的编剧。
所以,在本片编剧一栏会发现,既有斯坦·李这类原作者的名字,也有约翰·特曼、迈克尔·弗朗斯这类贡献颇多但未能撰写最终故事的编剧,更有操刀完整剧本的詹姆斯·夏慕斯(James Schamus)的名字。
毫无疑问,夏慕斯(他还担任了今年《封神第一部》的剧本顾问)后来能署名第一编剧,与老搭档李安分不开关系。
彼时,李安虽然通过“父亲三部曲”声名渐起,但赴美后执导的《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要不是口碑不俗的文艺片,要不就是票房惨败的西部片,李安的商业价值迟迟得不到证明。
直到2000年《卧虎藏龙》出现,用1700万美元成本博到2.1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李安终于在奖项之外,同步证明了自己的市场价值。
同时,当年华语电影人在好莱坞屡创佳绩,如袁和平担任动作指导的《黑客帝国》、吴宇森执导的《变脸》《碟中谍2》都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回报。
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环球影业将过亿美元的项目交到华人李安手中,并且给予很大的创作自由度。
只是,李安对拍摄一部俗套的爆米花动作片没有兴趣,而是选择延续了他之前家庭文艺片里对“父与子”关系的探讨。
《绿巨人浩克》中,“绿巨人”布鲁斯·班纳首先被突出为是一个悲剧人物:一出生基因就被父亲改造过;童年时期还差点被父亲杀死,虽然布鲁斯躲过一劫,但母亲却代他身亡。
影片花费了大量篇幅铺垫布鲁斯和“恶魔”父亲的矛盾冲突,也在另一段亲情关系——罗斯将军和女儿贝蒂中,探讨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思想控制和规训。
李安过于集中表现布鲁斯的内心世界,没有将笔墨凝聚在奇观场景、暴力打斗和对反意昂平台派的展现上。
要知道,即便是有着出彩文戏的山姆·雷米版《蜘蛛侠》中,导演也没有疏于展现超级英雄的酷炫动作场面,毕竟那才是吸引观众的第一要素。
但李安却吸收了《弗兰肯斯坦》《美女与野兽》和古典希腊神话里的母题和元素,让整部影片变得暧昧晦涩,充满了对悲剧英雄的反思和怜悯。
至于首个打斗场面,则在剧情进展到一个小时后,绿巨人在阴暗模糊的黑夜里,与三条变形狗或老鼠扭打在一块。
大规模的动作戏码,则要等到一个半小时左右,绿巨人大闹军事基地,在戈壁沙漠和旧金山城市掀起风波。
即使和同样注重文戏的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相比,《绿巨人浩克》在动作戏的篇幅和精彩程度上,也是差了一大截。
此外,影片还大量采用分屏手法,用多个画框景别呈现人物表情,或是以抠图、遮罩的效果,在前后画面间制造新颖的转场。
李安或许是想用这些多变的影像方式,模拟漫画的分框形式,但这些过于花哨的镜头语言,让原本娓娓道来的文艺范变得不伦不类,既无法取悦漫画粉丝,也讨好不了影迷群体。
同时,受当时技术所限,绿巨人的变身形态有点奇怪,有人吐槽撞脸“怪物史莱克”;
片中的一些动作设计如今看来也实在有点迷,比如浩克咬导弹等,这些都成为了被调侃的槽点。
种种原因叠加在一块,让这部20年前投资不菲的超级英雄大片,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尤其是在超英电影泛滥的当下,该片所呈现的不一样的切入视角,确实能让部分观众产生新鲜感。
在今年的早些时候,李安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谈到《绿巨人浩克》对于自己的意义。
他认为在新世纪初那会儿,超级英雄电影还没有固定模式,这让他可以放开手脚,拍摄一部科幻/恐怖向的心理电影。
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很多影迷在看完之后,都企图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解读该片。
它的再次重启要等到五年之后,法国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非常人贩》《速度与激情10》)接手李安,执导了由爱德华·诺顿主演的续集《无敌浩克》。
该片同样大手笔投入1.5亿美元,吸收上次的经验,动作戏篇幅被大幅提升,口碑稍好(豆瓣7.1)但票房依然没有起色,全球只收2.6亿美元。
可就在《无敌浩克》上映的同一年,另一部诞生于漫威漫画的超英片《钢铁侠》成为票房新宠,全球斩获近6亿美元,开启了长达十二年的超英电影黄金期。
到了2012年,更换了演员的全新绿巨人登场于《复仇者联盟》中,借着团战模式彻底走红。
如今,我们更好奇的是,属于绿巨人的第三部独立电影,将来是否能提上日程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意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提供